虽然很多报道都说,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广大消费者都把酒当成了必须囤积的“战略物资”,不过目前看来,至少在未来几年内,全球酒业市场还不太可能恢复到2019年的消费水平。
来自IWSR酒水市场分析公司(IWSR Drinks Market Analysis)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酒类产品总消费量的下降幅度将达到两位数的百分比。相比之下,2019年,全球酒类产品的总销量较上年增长了0.1%,总消费价值则增长了3.6%。报告认为,酒水行业至少要到2024年,才可以恢复到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消费水平。该公司还特别强调,美国和英国的酒类销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后才能恢复。
虽然疫情期间,人们闲着没事儿,都在家里疯狂地囤酒、喝酒,但由于酒吧、餐饮行业连续几个月的关门歇业,这部分销量的损失是无法被线上和线下的零售销量的增加所弥补的。虽然各个国家的情况有所不同,不过从美国的情况看,在前10大酒水类别中(含啤酒、葡萄酒和各种烈酒),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销量都是由酒吧贡献的。
IWSR酒水市场分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克•米克对《财富》杂志表示,全球酒水市场可能需要五年才得到复苏,因为从中长期来看,酒水消费的一些推动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
这些推动因素包括:行业因素(餐饮、酒吧、夜总会等)、户外活动消费(音乐会、节假日、体育赛事等)、跨国旅行、较低的进出口关税、稳健的供应链等等。另外,现在成年的年轻人已经成为了酒类产品的消费主体,他们能否保持较高的可支配收入,也是决定酒水市场能否复苏的重要因素。米克指出,受疫情影响,所有这些渠道都遭受了比较严重的冲击。因此该公司才做出了这样谨慎的预测。
米克说:“目前,我们仍然在评估疫情带来的全面影响,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酒水市场的影响,显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远和持久。即便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低迷时期,情况也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严重。”
随着各国都对国际旅行做出了限制,2020年,受影响最严重的酒店、旅游等行业的酒水消费,也必然会出现特别严重的下降。但这些行业的酒水消费有望在四年内恢复至疫情前的水平。
对于酒水生产商来说,直接面向消费者的销售将成为一条生命线。在IWSR公司追踪的全部16个酒水类别中,它们在2019年的线上销售收入可谓一枝独秀,增速均超过了其他分销渠道。这种势头也有望继续下去。特别是去年啤酒的电商销量的涨幅达到14%以上,葡萄酒的销量涨幅达到了18%,烈酒的销量涨幅达15%。总体来看,2019年,酒水市场的电商渠道已经增长至210亿美元。目前看来,各国何时解封边境还是个未知数。因此电商渠道的销售潜力很有可能会达到全球旅游零售渠道(含主要面向游客的餐厅、酒店和其他旅游场所)的两倍。到目前为止,全球旅游零售渠道大约为各大烈酒品牌贡献了5%到10%的销量。
在疫情期间,啤酒销量遭遇的打击是特别严重的,特别是精酿啤酒,因为他们既没有大品牌那种全球化的销售资源,保鲜期也比普通啤酒更短。随着高档的啤酒屋、酒吧持续关闭,全球各地数不清的精酿啤酒工厂只得把成吨的啤酒倒进下水道。
不过分析师们预计,啤酒的复苏势头要比葡萄酒和烈性酒更理想。预计2019年到2024年,啤酒行业的复合年增率有望达到8.1%。
米克指出:“在经历疫情的重新洗牌后,大品牌的所有者有可能将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而小型的精酿啤酒制造商要么会被大品牌收购,要么就会由于缺乏资金流动性、市场渠道和供应链而出局。”
葡萄酒的消费率本来就很不稳定,因为与前几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对价格较高的葡萄酒普遍不太感冒。去年,美国的葡萄酒消费量已经出现了25年来的首次下降。
有一个现象或将让很多人感到惊讶,那就是香槟的销量很可能会很快复苏。在专家们看来,起泡酒的复苏趋势要好于普通的葡萄酒,因为近年来,消费者们越来越喜欢在日常生活中饮用起泡酒,而不是只把它们留到特殊场合。
烈性酒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其中,威士忌和杜松子酒的销量复苏速度是最快的,到2024年就有望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伏特加则可能需要更久的时间,才可以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未来几年,还有两个类别的酒水产品必然出现最大幅度的增长,它们分别是含酒精气泡水和无酒精烈酒。IWSR直到2018年才开始追踪无酒精烈酒。这两个类别在2019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预计在2020年也不会出现销量下跌,不过它们分别只占了总体酒水市场的一小部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和其他类别的酒水产品相比,无酒精鸡尾酒和罐装含酒精气泡水更适合消费者在家饮用,而不是那么依赖于酒吧和餐厅,所以它们也不大会受到酒吧、餐饮业停工的影响。
即便如此,含酒精气泡水、无酒精烈酒和其他即饮型酒水产品从2019年到2024年的复合年增率,预计也只在7.2%上下。
(财富中文网)译者:隋远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