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性突破着力点在哪?这三个方向值得关注

日期:

2021-08-26

浏览次数:

0
先进制造业·导读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3031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球增速。如何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万钢给出的回答是,要加速人工智能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从数据驱动向场景牵引拓展。



8月23日上午,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2021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在重庆同期举行。在主论坛演讲阶段,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作了现场演讲。



万钢首先对重庆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说,人工智能正释放着驱动产业变革的巨大能量,带动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各行各业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正在为产业赋能、为生活添彩。


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水平不断进步,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广度日益拓展,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制造、交通、商贸、法律、消费、服务以及城市管理等生产生活场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人工智能的产业生态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到3031亿元,同比增长15%,高于全球增速。如何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万钢给出的回答是,要加速人工智能从单项技术向集成技术发展、从单体智能向群体智能演进、从数据驱动向场景牵引拓展。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统性突破,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万钢给出了三点建议:



  • 第一、要突破相关前沿领域和关键技术,在人工智能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谓自立自强,首先是‘立’在深入基础研究,而‘强’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万钢称。




  • 第二、要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来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同时,还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伦理研究和科学普及,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标准、法规研究,面向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努力消除知识鸿沟、数字鸿沟和智能鸿沟。




  • 第三、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开放合作,坚持全球胸怀和创新自信,更加积极融入到国际人工智能的创新生态,倡导开放开源共享的理念,参与人工智能全球研发应用与产业分工,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完善与发展。


源:先进制造业



相关新闻

充满黑天鹅事件和抓马反转的2022年快要结束了,想必很多人在年初的时候都猜中了开头,但却万万没料到过程和结尾。回顾这跌宕起伏的一年,包装食品饮料行业的“剧情”又是个什么走向呢?近日,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下称报告)。这是双方连续第11年跟踪中国购物者的...
近日,茅台集团新投资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啤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茅台啤酒公司”),持股比例100%,认缴金额5412.86万元人民币。据多家白酒媒体报道,这是茅台集团开始独立运作啤酒板块的征兆,重启茅台啤酒。01与华润分家重启茅台啤酒资料显示,茅台啤酒公司成立于1999年,2014年,茅台集团将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