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原本是自然界里最普通的一样东西,但自从住进瓶子里以后,从此变得不再普通。
瓶装水一直以来都是热门话题,近几年我国瓶装水行业销售规模高速增长,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瓶装水市场规模近年来持续提升,从2014年的123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999亿元,2021年达到2349亿元。未来几年市场规模仍将以8%~9%的速度增长,202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大关。
世界上最贵的一瓶水来自于法国斐济,750ml要6万美金,即使除去24K纯金瓶子的价值,水的价格仍然不菲,不知道喝一口能不能成仙。而出自美国的布岭(Bling)矿泉水,瓶身采用施华洛世奇水晶装饰,在美国卖40美金,虽然美国是发达国家,但我想90%以上的美国人都是喝不起的。
也许有人说,他们卖的不是水,而是瓶子,不过,在中国普遍的塑料瓶包装下,同样不乏让人望而却步的“贵族”。一瓶珠峰冰泉要卖15,人家说,水是来自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山脚下的珍惜冰川。
一瓶崂山太清宫也要卖15,同样,人家的水取自崂山太清宫的一口玉井,而这井里的水,来自6800万年前的地下断层。
当然,这样“体面”的故事,只是讲给少数人听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都看不到有卖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水正越卖越贵,在瓶装水行业里,打出的一致口号甚至都是:“向高端水进发”。
什么叫高端,或许没有人能真正说清楚,但显然价格已经成了高端的代名词。
曾经有一个朋友,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参加一些行业会议,而他判断这个会议是否高端的标准就是看会上发什么水。如果能摆上一瓶珠峰冰泉,那绝对是高端里的高端,如果人手一瓶百岁山,至少档次不会差到哪里去,而要是农夫山泉或者怡宝,也就是个普通级别。
在他的眼里,一瓶水的价格就决定了这个会议到底是“体面”还是“寒酸”,即使它们之间的差距可能只是一块钱。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把百岁山和农夫山泉摆在桌子上,都不要钱随便喝,可以肯定先消耗完的一定是百岁山,虽然它们都能解渴。或许我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无形中,我们已经把一块钱的差距打上了“体面”与“寒酸”的烙印。
不过说到底,再高端的水,喝了都成不了仙,不管是来自稀有冰川还是地下断层,不管是天然山泉还是人工处理,都改变不了一个本质,它只是水。
而在中国市场上的六大品牌中,唯一承认自己只是水,还坚持着一块钱这个底线的可能只有冰露了。
说实在的,如今一块钱能买个啥,也正因为这不值一提的一块钱,让冰露饱受“嫌弃”。
在消费者层面,但凡有点钱的人走进商店,手一抬不是百岁山,就是农夫山泉或者怡宝,即使是冰露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也被“无视”。
而对于很多商店老板来说,因为冰露太便宜,甚至都不想卖,同样是一瓶水,冰露挣几毛,农夫山泉可能挣1块,哪个生意人愿做“傻子”呢。
行业会议、企业就更不用说了,摆上冰露都嫌“掉份”,甚至免费赞助都不一定答应。而冰露也确实有些“寒酸”,在几大品牌中,它的塑料瓶薄如蝉翼,瓶子颜色、设计都显得很粗糙,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Low。
但即使如此不受待见,冰露一年还是狂销几十亿瓶,毕竟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虽然有人追求“体面”的情趣,但也有很多人要的是实用主义的本真。
有个网友说得好:“水本来就是中庸的,能喝,就够了”。
而冰露的这份“中庸”之道,在网上还圈了不少粉丝。
“长期喝冰露,我长胖了,因为省下来的钱,都买了猪肉”
其实,便宜的冰露也系出名门,2008年奥运会时就是官方指定饮用水,那时普通人想买还买不到,只有教练员、运动员、工作人员才能喝到。
2010年推出环保轻量瓶后,才广泛在市场上开卖,客观的说,冰露的瓶子虽然看起来Low,却是最环保的,因为它不含胶,所以软。
冰露的渠道覆盖也相当广,从一线大都市到五六线农村,几乎有人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冰露的瓶子,尤其酒店是其销量较大的一个渠道。
而关于冰露到底是否真的“寒酸”,网上有个段子虽然搞笑,但却耐人寻味。
恒大:“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
冰露:“你厂在我隔壁”。
农夫山泉:“我们不生产水,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
冰露:“你厂在我隔壁”。
百岁山:“水中贵族百岁山”。
冰露:“你厂在我隔壁”。
恒大、农夫山泉、百岁山:“能换一句吗”。
冰露:“我卖一块”。
恒大、农夫山泉、百岁山:“……”。
有人说,冰露是“穷人的大哥大”,但再贵的水,当你口渴拧开瓶盖时,喝进去的都是同样的真实,而这才是生活本身。
来源: 超级快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