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0日上午8:30,我们一行4人在香梅北地铁站集合,怀着期望与忐忑出发了。去梧州校招,已经断续说了一年,最初是2014年初我和Tender, Ken谈到此事,但是当时双选会已经过去,2014届的毕业生招聘我们赶不上了。年底事多,我甚至已经淡忘了此事。大概12月初,Ken再次提到,学校通知可以参加2015届的双选会,这时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充分了。我们只能叮嘱Ken多和老师沟通,希望对方在一定范围内帮我们做一下宣传。我们匆匆开个小会,组成一个项目小组,各自开始准备。准备的内容很简单,Ken负责和校方沟通联系以及他做为学长和同学的沟通内容,我负责准备主题宣讲以及面试内容的准备,Eva做为我们成功的应届生代表做分享,Tender是现场的主持,也负责广告物料的准备和制作。 路程比我们想象的近,只开了大概四个多小时就到了。路上我们有各种担心:学生们对猎头行业不了解,很少人应聘;宣讲会地点不理想,只能在教室墙上投影,我们还带了公司的投影仪;面试结果不理想,没有足够的人选入围等等。还有我们众多女同事的呼声:多招一些帅哥回来...反正最坏的打算就是,大不了这次交了学费,给未来做校招积累一些经验。 当天下午3点多赶到梧州,我们先直接去了校园体育馆招聘现场。Ken给老师打了电话,知道第二天宣讲的地点还没有确定,没办法看到现场。于是我们回酒店入住再做些准备。 第二天上午,我们一早就赶到体育馆,9点到的,差不多是第一批报到的公司,于是我们见到了负责分配的老师和现场服务的同学,他们很友好也非常主动。带我们看了宣讲的地点和下午群体面试的地点,出乎我们意料,地点就在招聘现场楼下,宽敞明亮,设施齐全,我们非常满意。 招聘单位和学生们陆续入场了,Eva和Tender坐在接待的位置上,很耐心地一一和前来交简历的同学进行交流,大概有20分钟,我们发现我们的摊位上就开始忙不过来。我接替了Eva的工作,她和Ken开始在外围给等待观望的同学进行讲解,而我和Tender则一刻不停地进行面试。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到了中午,我的嗓子已经开始沙哑,可是看着一名名同学在后面排队,也根本想不起来喝口水。我们两个人前后收了70-80份简历,也在学校提供的登记表上做好了标记。上午的工作临近结束时,意外发生了。负责接待的美女同学过来说,我们需要让出早上看好的宣讲会地点,转到另外一处,面试地点也要一起转。顿时大家有点慌张,因为一个早晨的面试,我们已经通知过所有学生下午宣讲会的地址了。所以我们很快做应对,一是要求马上看下新的地点,二是要求同学帮我们一一打电话通知,三是在原来地点的位置张贴通知。 好事多磨,说好是2点开始的宣讲会,1点45才开门,还好地点不错,是电教室,大家匆匆进来,调试机器,投影麦克风,然后马上开始正题。没有注意诺大的教室,已经被近70名同学几乎坐满。做为一家小企业,这样的上座率可以为之自豪。宣讲经过一小时顺利完成,但这时我们发现,其实我们只能依赖上午简单的面试结果开始下一步:集体无主持面试。于是转到面试的教室,开始三组,每组10多人,每次40分钟的无主持面试。无主持面试的题目是我十年前在青岛啤酒做校招面试的题目,没想到10年后能再次用到。比较奇怪的事是:根据先后次序通知的四组人中,A组表现最为出色,主动参与的人非常多,有完整的过程和结果,大家都从座位中站起来发表意见,也充分利用了黑板做工具;B组没有利用黑板,大家围成一圈,轮流讨论,最后也有了不错的过程和结果;C组的三排人,坐在座位上自动形成两组,很少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声音也让担任观察员的我们四人听不到,最后也没有结论,不了了之。而通知的第四组人居然没有到场,当时天已经黑了。我在想,是不是分组的次序给了同学暗示,最看好的放在最前面,所以大家表现也更主动?也许下一次校招,我们应该采用抽签分组或者报数分组的方式,更具公平性。第二天高效地过去了,晚饭前我们电话通知了16名参加次日2对1复试的同学集中起来见面。简单介绍了第三天的安排和时间段。这才开始简朴而有纪念意义的螺蛳粉晚餐。 兴奋而忐忑地度过一夜,在我们入住的国龙大酒店西餐厅,我们吃过早餐,分两组等候同学们的到来。来梧州前我们担心2对1面试的地点问题也迎刃而解,酒店的服务水准比我们在广州深圳住过的5星级酒店要更好,西餐厅的经理同意我们免费利用宽敞的餐厅进行面试。 一早的面试也是排得满满当当。每组要见8位同学,每位30分钟,所以面试要十分高效。我们主要关注几点:整体形象,沟通表达能力,抗压能力,主动性,销售能力等等。全部完成后,我们来不及吃午饭就讨论出结果,通知7位最终录用的同学再次集中。简单沟通了面试的结果后,我们开心地来到学校操场,面向灿烂的阳光合影留念。我们也一一通知了这次筛选暂时没有录用的同学们。很快踏上归途,不敢相信这次校招如此顺利!我们希望招到8-10名同学,现在招到7名;每一位同学都有优点可以让我们讨论很久,大家想象着和他们共事的情景。其实也有很多好的担心:这些在学校里拔尖的同学,我们能不能把他们都培训成合格的猎头呢?我们多了一种责任感,要把给他们的培训计划做得十分完善,才会不辜负他们对我们的信任。 回顾这次校招之旅,结果远远超出我的期望。这次校招的成功,在我看来也是有必然之处。其一,我们采用了田忌赛马的原理,到一个小城市的大学进行招聘,可以突显我们工作地点及行业的优越性;其二,公司过去几年坚持的专业培训,已经使我们同事的形象,专业能力提升到了行业前列,在当天双选会现场,这可能是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其三,我们有两名发言的同事非常有说服力,Ken是这所大学的校友,他的成功会引发学弟学妹的效法。另一位是离开大学校园一年多,已经在公司业绩不错的Eva。她的自信和初步的成功已经让很多女生引她为榜样了。最后,公司以人为本的文化导向,也让同学们向往,我们尊重同事,把员工当做最重要资源的理念也为他们所认可。 高效的三天过去了,留下很多对未来的期望。这些期望是很具体的,具体到一个叫做“海岳精英团队”的7名成员,我们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和你们一起做很多准备工作。希望几个月后,再次聚在一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