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短的跳槽和太长的跳槽

日期:

2019-12-24

浏览次数:

0
我的朋友E最近跳槽了。从一家消费品公司到另一家消费品公司。最近她来深圳出差,约我在怡景中心城吃晚餐。她很开心,不只因为新的公司给她一个足足一个月的orientation,而且她感觉进了一个新的环境,和刚刚离开的前雇主相比,这里紧张而有序,大量有才华的同龄人,在这里努力工作着。不象之前的前雇主,同事是一群比她大十几二十岁的人,节奏缓慢地好象田野上的牛车。不同寻常的是,这是她的第一次跳槽。第一份工做了四年,她有一个不错的简历。其实在跳槽前,我们就有很多交流,其中一个大的话题是,新的公司会不会给她买社保,有没有公积金。这在我看来不需要担心的事情,她都谨小慎微着。其实新的公司是行业内全球最大的公司,有6000多家店,创始人和大股东位列最新一期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而她有点不舍的前雇主,仅是东亚一家本地消费品公司而已。她的谨慎每个第一次跳槽的人都会遇到,尤其是前雇主还比较稳定的人。而当你有了两三次跳槽的经历之后,就有了一种免疫力,不再对未来的新工作有不必要的担心。E的简历在专业的招聘者来看是稳定性好的,因为她的第一份工作就做了四年。证明了她有相当的忠诚度,看起来比那些工作四年就有三家甚至更多公司经历的job hopper来说,好看多了。这些job hopper在简历筛选阶段就会被淘汰掉。但稳定性好过头了,却也不是好事。最近另一个打算找工作的朋友S就是一个例子。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工作,后来公司合资,他进入合资公司,一直工作到前些天和公司解除合同,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了接近20年。我让我的同事和他聊聊,我的同事觉得他好象在一个封闭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反应迟缓。提供的简历也不够专业,显然他快要与人才市场脱钩了。这让我想起去年没有成功的一个case。我们为一家啤酒公司寻找一名部门经理,几经搜寻,我在福建一个县城的酒厂里找到了合适的人选。酒厂其实也是外资管理,在技术方面候选人的能力得到客户方的一致肯定。也去到未来的工作地进行了最后的面试,看来一切很顺利。到了谈offer阶段,因为候选人长期在一家公司工作,并且当地工资水平不高,他目前的工资仅为3k-4k左右,而这个职位的市场价是8-10k。候选人开价年薪5-6万。客户方考虑到他要relocate,并且公司类似部门的经理们已经是市场价,于是还是按照市场给他出了10多万的offer。谁知候选人却感到非常紧张,用他的话说:怎么比他要的还高,是不是在骗他。最终在犹豫怀疑当中,放弃了这次机会。这位先生的恐惧来源于他长期的封闭,以及对人才市场的无知,与工作能力无关。因此,招聘者在找人时,不要找跳槽太多的人选之余,也要小心从没有过跳槽经历的人选。